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资源管护 > 正文

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 蒙古野驴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
2014-06-30 11:56:15   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早在有人类活动之前,在苍穹之下,大地之上,蒙古野驴就巡行在世袭领地。而今天,属于它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。  繁衍生息下去还是死

  早在有人类活动之前,在苍穹之下,大地之上,蒙古野驴就巡行在世袭领地。而今天,属于它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。

  繁衍生息下去还是死亡灭绝,是蒙古野驴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。

 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建立,担负着阻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向东扩张的重任,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着3万多头(只)野生动物,包括普氏野马、蒙古野驴、鹅喉羚等4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,是目前我国重要的马科动物栖息地。

   “2008年前,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一次能观测到700—800头成群的野驴,这两年,连着转悠几天也难看见一群。”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员杨维康说:“这两年,随着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面积的调减,蒙古野驴种群数量明显减少,可即便这样,还有人在‘打它的主意’。”

  很多人发出疑问,保护蒙古野驴,难道只是简单地保存少数的几个基因载体,而不是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,让它们享有同人类一样自由快乐的生活吗?

  寒冬里,总有幼驴死亡

  2004年1月,准噶尔盆地东北部。这里没有地名,唯一的标志是216国道火烧山加油站。在高倍望远镜下,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里的一切尽收眼底。

  两头蒙古野驴静静地吃着草,突然,一头驴停下来,走到另一头跟前,这头也停下来,看着对方,两秒钟后,前面的那头开始啃咬对方的肩胛,之后,这头也以同样的方式,啃咬起对方与它相对应的部位。

  “你帮我挠挠吧,我这里痒了。”没有任何对话,两头蒙古野驴之间,却传递着这样的语言,这让看到这一幕的杨维康兴奋不已。

  而这,只是杨维康在研究蒙古野驴行为时间分配时,众多的收获之一。前不久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对外公布,由杨维康率领课题组,经过长时间对蒙古野驴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的观察研究,现取得新进展。

 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》(又称“IUCN红色名录”)中的濒危物种,目前,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和中国西北部、中蒙边境附近地区。

  “这几年,通过观察,我们发现,蒙古野驴有超过50%的时间都在采食。”杨维康说,牧民放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。

 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,它和其他保护区最大的不同在于,这里同时又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区。

  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,大约有20万头家畜转场途经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,跟野生动物争夺栖息地、争夺食物,每到冬天,有相当一部分幼驴死亡。

  “原因很简单——冬天本来就冷,如果驴妈妈的食物营养不够,哺乳跟不上,幼驴又怎么能活呢?”杨维康说,蒙古野驴主要以梭梭、针茅等为食物,和绵羊的食物重叠率达48%,每当大雪大旱,再遇上家畜转场,吃饱肚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  “不过,蒙古野驴天生就有‘避难’的本能。”杨维康说,蒙古野驴自古都有南北迁徙的习惯。

  杨维康曾对中蒙边境的蒙古野驴跟踪发现,当蒙古国北部和西部出现大的旱情,或者缺少水源、植被差、植物少时,蒙古野驴就会越过中蒙边界线,“逃”到中国,等灾情过去后,再度返回。

  有时候,为了能喝上水,它们甚至会“奋不顾身”地撞开边境线上的铁丝网。

  2000年7月—8月,蒙古国境内食物、水源出现问题,大批蒙古野驴在边境线徘徊,有一头蒙古野驴撞开铁丝网牺牲后,剩下的蒙古野驴便从这个“口子”冲到中国,当时的数量达11400多头,超过蒙古国境内蒙古野驴总数的1/3。

相关热词搜索:蒙古 野驴 新疆

上一篇:数万候鸟飞舞鸭绿江口湿地[组图]
下一篇: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黄河三角洲忙筑爱巢

回到顶部